第203章(2 / 9)

双璧 九月流火 6467 字 2个月前

色是幸福的 ,

心甘情愿地将她的手放回被子里 。

李华章侧躺着 , 近距离凝视明华裳酣睡中的脸 , 不由想起刚才那个梦 。

那个梦是真还是假呢 ? 李华章不知道 , 但他知道 , 她还活着 , 并在他身边 , 已是他这一生最幸运的事 。

他早就发现明华裁似乎隐藏着什么事情 , 有一段时间她像是知道自己要死了 ,

故作快乐地为自己安排后事 。 幸而 , 苍天有眼 , 她活了下来 。

或许 , 并非是苍天有眼 , 而是有人做了交换 , 用一世保疆卫国的功德 , 换她能提前预知灾难 , 早做防范 。 人生由此开启另一种可能 , 李华章 , 明雨霁 , 镇国公 , 都因此有了美满结局 。

如果梦境没有提前结束 , 另一个李华章原本想说什么呢 ? 如果有机会 , 他想做什么 ?

李华章轻柔拂过明华裳头发 , 替她将睡乱的发丝整理好 。 无论梦中人想求什么都没关系了 , 因为 , 他已经做到了 。

顺便提一个巧合 , 今年 , 也是天宝六年 , 九月 。 幽州比中原冷 , 芳菲早已谢尽 , 但在洛阳 , 应当正是桂花盛开的时节 。

命运终对他网开一面 , 赐予他一个大团圆终场 。

明华裳发誓早起的第若干天 , 再一次睹到自然醒 。 明华裳一边吃早饭 , 一边转移责任 :“ 你怎么不叫醒我 2“

李华章替她倒了杯酥茶 , 说 :“ 天气越来越冷了 , 你要练习马术也不急于今日 。

等开春草长出来 , 我陪你去草原上练吧 。“

明华裳想了想 , 觉得有道理 , 便愉快地再一次拖延 , 哦不 , 将任务合理延期了 。

吃饱饭后 , 李华章去营地里练兵 , 明华裹就待在节度使府衙里 , 继续编书 。 她

来幽州后 , 发现这里官吏水平参差不齐 , 很多衙役连破案的基本常识都没有 , 只知道

靠老办法一一逼供嫌疑人来找凶手 。 明华裳早就想过写一本关于破案的工具书 , 李华

章再三鼓励她 , 明华裳终于下定决心 , 将她这些年画像的感悟 , 从玄而又玄的天赋感

受 , 到言之有据的技巧经验 , 都写下来 。

这本书一写就是许多年 , 她来幽州的第二年就动笔了 , 直到现在 , 也不过写了三分之二的样子 。 她埋首在卷宗和画像中 , 一不留神 , 一上午过去了 。 直到李华章进来喊她吃饭 , 明华裳才惊觉 , 竟然已经中午了 。

午饭后 , 两人有的没的说一会话 , 李华章就去前面召见下属 、 处理公务 。 明华裳要睡一个午觉 , 下午起来后看心情 , 可能去前面帮李华章 , 可能继续编书 , 可能处理玄枭卫的日常事务 , 可能和丫鬟们一起做手工 , 也可能什么都不做 , 就坐在窗前发呆 。

她很喜欢这种 , 闲散而充实的生活 。

但今日 , 一个远道而来的宪人 , 打破了这种平静 。

“ 皇帝召你回京 ?“ 明华裁有些惊诉地看着李华章手中的诏书 , 不可置信挑眉 ,

“ 当年不是说好了 , 你们两人天各一方 , 相安无事吗 ? 他怎么突然想起你了 ?“

李华章将诏书放在桌面上 , 说 : “ 是元日朝会 , 召各路节度使入京 , 亦在法度之中 。“

“ 是吗 ?“ 明华裳将信将疑接过诏书 , 飞快看完后 , 疑惑道 ,“ 往年元日我们都是送一份折子去长安的 , 今年为什么点名让你回京 72“

元日朝廷会举办大朝会 , 这是一年最重要的日子 , 皇室宗亲 、 文武百官 、 番邦使节都要去太极殿参加 , 在外地的刺史 、 节度使无法亲临长安的话 , 要亲手写一价贺书 , 派亲信送到长安 , 恭祝皇帝十秋万代 , 祝大唐风调雨顺 , 四海旺平 。

这是彰显国力的重要时刻 , 全朝都十分重视 , 以前李华章以幽州军防紧要 、 不得擅离为理由 , 派副官去长安替他贺岁 , 但今年 , 长安来的信件中 , 却盛情邀请他们

回京 。

李华章说 :“ 当年我允诺无诏不回长安 , 既然皇帝来信召见 , 也没什么不能回的 。 放心 , 幽州拥兵十万 , 位置紧要 , 长安不会乱来的 。“

明华裳听着稍稍放下心 , 也是 , 幽州是北方的咽喂 , 防御奚 、 契丹 , 若幽州失守 , 黄河以北大片土地都要面临异族的威胁 , 皇帝疯了才会拿自己的江山做赌 。 何况李华章这些年甚得民心 , 他来幽州后 , 范阳郡吏治一清 , 军纪严明 , 百姓安居乐业 ,

而他上马管兵 , 下马管民 , 既是行政长官 , 也是军队首领 , 整日忙得不见人影 , 是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