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8 章 李氏独门汤饼(2 / 2)

身,作势去踢他的屁股。

李白骤然回头:“做什么?”

七娘缩缩脑袋,李客倒是看得高兴,轻咳一声,岔开话题给她打掩护:“灌溉的问题既然解决了,这勉强也算是良田了。不过,地处两县交界,你们打算种什么?”

李凝看七娘闹腾,嘿嘿傻笑了半天,此刻听到父亲问话,连忙磕磕巴巴答:“回父亲,不用种了,张五郎先前都是种好的,如今只要保证能活就行。”

李客诧异:“种的什么?”

“是咱们绵州的九叶青花椒。”

那一带都是山地丘陵,最适合种花椒这种香料了。

开元时期,西域香料诸如孜然、胡葱、胡蒜、

胡椒、胡荽(香菜)等物,虽然已经由丝绸之路进入中原生活,但占据主导地位的依然是本土调味料。()

这青花椒在蜀地,更是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。②

③本作者鸦瞳提醒您最全的《穿成李白的抱剑小童》尽在[],域名[(()

绵州的九叶青花椒很出名。

比起金阳椒、汉源椒等,它的皮要更厚一些,耐旱瘠薄,最能适应山地、丘陵环境。

张五郎特意吩咐人给山地种植这种耐旱的青花椒树,或许,也是怕李凝太早发现旱田的秘密,无法完成契书的签订。

他哪会想到,李家如今已经解决了灌溉问题,彻底化腐朽为神奇了。

李客想到青花椒作为香料的不菲价格,难得没有骂大郎,背着手点点头道:“春种抢墒情③,来年的长势却比不得秋种。叫人都上心些,九叶青一年之后便可结果剪椒,到时候少不了他们的好处。”

李凝眼中一亮,连声应是。

这还是父亲头一次主动给他吩咐事情呢!

没等李白道喜,李客又回头补了一句:“明年若是丰收,可别忘了我乖孙女的功劳!”

七娘垮了半晌的小脸登时又眉开眼笑。

李白:“……”

您就可劲儿宠吧。

*

小满过后,芒种之前。

七娘的生辰便到了。

去岁的生辰是在到达扬州之前过的,没滋没味地吃了一份汤饼,乃是李白亲手所做。七娘初时还感动了一下下,等尝过味道,顿时就不感动了。

今年,离着生日还有两天,李白便又开始跃跃欲试。

七娘很苦恼。

她觉得师父没有做面条的天赋。

唐人的汤饼从严格意义上来说,是要一手托着和好的面,另一手往锅里撕片儿,片还得撕得薄。弱如春绵,白若秋娟,就是来形容这种面片儿的。④后世陕西的揪面片,便是这种美食的传承。

李白去年揪面片活像是甩泥巴,今年决定简单点,弄个索饼(面条)给七娘。

春日的槐叶冷淘是过节气了,李白便想做一道经典的黄雏鸡索饼。

七娘蹲在庖屋外头,听李白在里头“叮叮咣咣”忙活一晌午,最后端出来一碗粗细不均的糊状物。

李白抹汗:“七娘,快来尝尝!”

七娘:“……”

唐人对汤饼真算得上是情有独钟了,不仅生辰要吃,生子之后第三日,也会宴请亲朋好友,叫做“汤饼宴”。在他们看来,吃汤饼是一种对孩子的祝福。

七娘晓得这个道理,不愿负了师父的好意,索性眼一闭心一横,端着碗尝了一大口。

李白很开心:“好吃吗?”

七娘嚼嚼嚼,没工夫说话只能点点头。虽然师父的索饼卖相不佳,但味道还是不错的,尤其是这黄雏鸡,和面条相比,鸡肉竟然熟了!

可喜可贺。

七娘咽下面条问:“师父,这鸡肉也是你弄的?”

李白:“不是,那是厨娘今晨弄好的。”

七娘:“……”怪不得。

小丫头正琢磨着该如何委婉地告知李白,这碗索饼还是生的,跨院外头传来两道兴冲冲的声音。

“七娘啊,快看阿翁给你做了什么好东西!”

“七娘,我我我,我也做了。”

七娘心中一颤,僵硬着脖子慢慢扭头看去——

只见李客和李凝一人端着一只大碗,碗里盛着和李白所做如出一辙的汤饼。她都不用尝,就知道一定没熟。

父子三人满含期待地围在七娘周边。

七娘欲哭无泪。

这是你们李家一脉相传的独门汤饼嘛!!

()